论文摘要
放大 缩小

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房室传导阻滞26例分析

董辉

武汉市第三医院

目的: 讨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特点,治疗方法和预后,分析94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中26例并发房室传导阻滞的转归,
 
方法:
1.资料:系发病后15分钟—24小时入院院病例,男性20例,女性6例,年龄45—76岁,平均60岁,伴ST段抬高的1起病10小时内的行急诊PCI救治。
2.诊断标准
2.1病因
2.1.1基本病因:25例系冠状动脉的群样硬化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闭塞引起,1例女性系冠状动脉痉挛所致。
2.1.2诱因:多发生于冬春两季,发病俞有劳累,情绪紧张、饱餐。
2.2症状:具有典型心肌梗死临床表现;胸痛、胸闷,心源性休克。
2.3心电图表现:Ⅱ、Ⅲ、AVF导误ST段星弓背向上抬高,及ST段、T波的演变过程和坏死性Q波出现,心电图及心电监护分别记录I波房室传导阻滞,Ⅱ波房室传导阻滞(I型或Ⅱ型),Ⅲ波房室传导阻滞。
2.4心肌学检查符合心肌梗死演变规律,肌钙蛋白定量阳性。
3.临床分析
3.1本文统计了94例下壁心肌梗死,其中并发房室传导阻滞26例,占26.61%,其中I波房室传导阻滞18例,占60%,Ⅱ度I型4例点13.33%,Ⅱ度Ⅱ型6例占20%,Ⅲ波2例占6.67%。
3.2病程  26例房室传导阻滞中,在AMI发病当天出现房室传导阻滞22例占86.67%,第2-5天发生的有4例,其中1例Ⅲ波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发生了快速室性
 
心律失常,4例I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偶发室早。
3.3与病死率关系,并发房室传导阻滞的26例中死亡,1例占3.33%,不并发房室传导阻滞的68例中死亡3例,占4.54%。
3.4治疗和归:给予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治疗,ST段抬高的行急诊PCI治疗。其中6例给予阿托品治疗,2例给予异两肾上腺素治疗,除1例死亡外,其余25例经治疗好转。
 
结果:
并发房室传导阻滞的26例中死亡率为3.33%,不并发房室传导阻滞的68例中死亡率为4.54%,并发房室传导阻滞的26例中预后多数良好。
 
结论: 本组病例表明下室心肌梗死合并房室传导阻滞,多数预后良好,对于心室率明显缓慢显著,可适当应用阿托品,如效果不好,可给予异两肾上腺素静脉泵入,但需十分慎重,且需注意控制药的剂量,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应给予临时起博治疗。